《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4 12:24:05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默读和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及作品的情感态度,防止逐字逐句地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本案主要通过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领读、配乐朗诵等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读通、读顺文言文,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在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内容,明白道理;知道“自相矛盾”这一成语来自寓言故事,体现学习的延展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收集矛和盾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图导入,走近古文

1、激趣:老师知道同学们读了很多的寓言故事,现在,我来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2、课件出示寓言故事对应的图片。(依次出现《掩耳盗铃》《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的故事中的图片)

3、引导学生回顾这几则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4、出示图片《自相矛盾》。

(1)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2)这个人手里分别拿的是什么?

(3)观看矛和盾的图片及视频资料,介绍矛和盾。

通过直观演示,帮助学生认识矛和盾,为学文做好铺垫。

5、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文言文《自相矛盾》,感受古文语言的韵味。(相机板书:自相矛盾)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寓言故事导入,复习故事的同时明白寓言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小道理,为学习课文埋下伏笔。

二、初读古文,识字读文

1、引导学生交流识字、读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学习方法。

3、集体检测。

(1)开火车朗读词语,相机强调“吾”读二声,不读“wǔ”;“誉”不要误读成“yì”。

吾盾之坚 其人弗能应也 自相矛盾 誉之曰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2)朗读词语中的生字。

吾 弗 矛 盾 誉

(3)小组赛读生字。

吾 弗 矛 盾 誉

(4)学习多音字“夫”。

(5)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重点区别形近字识记:曰——日。

4、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5、教读难读的句子。师配乐范读,生注意倾听。教师领读两遍。

6、指导读文,学会停顿,读出节奏。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借助停顿,使学生在练读中学会读好文言文。

(1)自由练习。

(2)多种形式赛读。

(3)齐读。

设计意图:因为文言文的结构与现代文不同,所以由教师进行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而赛读既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收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三、巩固字词,练习写字

1、指生开火车朗读生字和词语。

2、课件出示“写字小助手”,组织学生展开同桌互助学习活动。

3、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圈画的生字,重点指导:

“矛”字在书写时最后一笔是“丿”。(学生书空“矛”字,重点强调点的写法)

“盾”里面是“目”,不要写成“日”。(学生书空)

4、课件利用动画演示这两个字的笔顺和书写要点,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5、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6、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注重写字指导,在交流评议中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注意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

四、布置作业,巩固成果

1、自由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故事内容。

2、把《自相矛盾》读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将课内、课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2、指生朗读课文。

3、导入:《自相矛盾》到底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自相矛盾》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加强复习,夯实所学,为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再读课文,借助注释或根据语境联想,在小组里逐句说说故事的意思,可以适当地加上一些词语使句子更通顺。、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借助注释,默读思考后小组交流。

3、在刚才学习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觉得有哪个词或哪句话不理解呢?

4、课件出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1)谁来说说看,这两句话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语,哪句话?

(2)学生读句子汇报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誉”的意思。

(3)融情练读:楚国的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瞧,这个楚人在干什么?指名让学生接龙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引导学生感知融情想象也是一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分别当楚人,夸夸坚固无比的盾和锋利无比的矛。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5、教师引导质疑。

(1)楚人的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听了楚人的吆喝,有没有人买呢?你是从文中哪个句子知道的?

(2)出示句子: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①学生读句子汇报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弗”的意思。

②教师相机导学:这里的“或”你是怎么理解的?

(3)想一想,填一填。

假如你是一个孩子,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你是一个中年人,你会说:“____________ ……此处隐藏17455个字……,他聪明,但他夸_________________,他不明智,所以,当有人围观的人问他________________,那个楚国人____________,那个人的表现是?这是什么描写?

出示: 那个楚国人____________,回答不出来了。

(4)你认为,这个商人错在哪里?

(夸大事实,前后抵触,考虑不周)

(5)这个人的矛锐利,盾坚固,如此好的商品不卖出去,实在可惜,让我们来帮帮他修改广告词。

小组讨论一下

7、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

四、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一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

韩非子简介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 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练读原文

3、对比读现代文。

4、看着原文复述课文。

五、教师总结。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难点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习了《亡羊补牢》,讲了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像这样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的文体,这就是“寓言”。

(听出来了,这是个故事,但里面藏着一个道理。)板书:故事、道理

那你们想想,要学好一则寓言,就要先学它的什么?再去干什么啊?

师:真好!你连学习方法都告诉我们了。(板书:学、明)

3、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自相矛盾)(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你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矛枪箭。

2、第二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的生字词,你认识并理解了吗?

(1)出示认读字:“戳”知道戳的意思吗?(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好,我们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那戳有哪两种结果呢?(师用铅笔戳穿纸头)要不就是戳穿,(师用铅笔戳整本书)要不就是戳不穿。那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戳”字为学习后文,学习做准备。]

(2)出示生字:矛、盾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出示图片: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矛枪箭。[设计意图:借助图片了解什么是“矛”,什么是“盾”。]

(3)生读字词:锐利、坚固。能把它和上面的词连起来说说吗?

生1:锐利的矛,坚固的盾。(可以。)生2:矛很锐利,盾很坚固。(也行。)

生3:矛锐利得很,盾坚固得很。(书里就是这样用的。)

(4)读读这两个词:夸口、哑口无言。

师:“哑口无言”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呢?

哦,是他没话可说了。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懂得了“哑口无言”的含义了。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那他为什么会没话说了呢?谁再来把课文读一读啊?注意:当他在读的时候啊,我们特别要注意听一听,他在读这两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读的?(把那人叫卖的两句话变红)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1)他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的呢?那好,大家都用“夸口”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

生练习读这两句话。板书:夸口

a.我听出来了,他特别强调了他的盾很坚固,矛很锐利。谁的读法跟他不同?

b.你强调的是什么? “无论”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个同学体会的不一样,读的就不一样。谁还能读出不同来?

c.你们听出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啊?“特别得好”这个意思,你们从哪个词听出来的?“很”

d.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么读?生:因为我要强调让大家来买“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好。

(2)刚才他读的时候啊,不光读出夸口的语气,还有一些表情和动作呢?你们也来做一次卖东西的'人,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读。生加动作练习读书。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1、围观的人也是这样问的。读,“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哑口无言”。板书:哑口无言

2、为什么哑口无言了。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

你能用“如果……,就说明……。”的语句来说说吗?有没有第3种情况发生啊?

如果戳得穿说明了什么?戳不穿呢?

3、同学们,看来这楚国人说的两句话,前一句跟后一句,是怎样的啊?

(相互抵触、不一致。)像他这样自己说话前后抵触、这叫什么啊?你们理解的很准确,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

5、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哑口无言”,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

对啊!我们以后说话、做事也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也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生读道理。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6、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一会儿说说你觉得故事中的这个楚国人是个怎样的人啊?(播放flash动画)

五、小结:

1、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致,互相抵触。(自相矛盾)

比喻失误后,及时补救。(亡羊补牢)

2、续写

六、作业:

1、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家长听。

2、这个卖矛和盾的商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会怎样和家人说呢?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