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识字卡片、词语卡片。
③竞赛评比用的小红旗。
④让学生准备展示内容。
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
要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不一样,体会汉字表意的丰富性。
①激趣:今天我请了一位汉字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回”字,用“回”字来组词。
②引导:这位朋友要教给我们一个新的知识,是什么呢?请你读读书上的三句话,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的伙伴们。
③结论: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可能不同,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字意。
(采用换词法理解第1、3句中的“回”字)
④扩展积累:引导学生用“打”字练习组词、说句子,进一步体会汉字一字多义的现象。
日积月累
①读读认认
a、激趣: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炊具、餐具,我们一起来认识它的名称。
(课件播放:结合实物出现词语)
b、小组内练读词语。
c、比一比。
小组开火车读词比赛,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好。
同学来挑战,看谁最棒。
d、认读生字
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要认的生字。
课件出示:灶、铝、锅、漏、勺、铲、壶、汤、碟。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生字。
老师用生字卡抽查。
听字音举卡片。
小组讨论交流: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②读读背背
a、引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短短的几个字概括出深刻的道理,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b、小组内练读成语。
c、比一比看谁读得快,读得最准确,记得最牢固。
(老师简笔勾勒一座山,山脚下贴几面红旗代表各个小组,老师随意抽出词卡,小组抢答,哪个小组抢答成功,就把哪个小组的红旗向上挪一步,最后看哪个小组最先到达山顶)
d、学生自由说成语的意思。
e、扩展积累:你还能说出哪些成语?
口语交际
①看图了解图意。
a、出示挂图,提出要求:先仔细看每一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再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b、自己看图、理解图意。
c、在小组且内练说。
②续编故事。
a、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b、列出学生想的办法。
c、评一评谁的办法好。
d、把续编的故事讲给同桌听。
e、推荐讲得好的同学把故事讲给全班听,评出“故事大王”。
③扩展延伸。
a、自主画了一幅或几幅画,然后再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
b、与同学交流自己画或写的内容,互相观赏,互相学习。
展示台
①小组内展示课外学习语文的成果。
②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
③办一个班级小报展览。
建议这次语文园地教学用3课时,其中口语交际用1课时。
学习目标
①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特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意。
②认识9个生字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③能看懂图画的意思,能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出办法,并乐于与同学交流、讨论。
④能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用文字表达出来。
⑤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勇于展示课外学习成果。
教学重难点
汉字一字多义,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意。
看清图意,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办法,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学会拆字,从而更好地理解字的音、形、义。
2.学会“词语接龙”的规则,锻炼思维能力,扩大词语积累。学会“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相互转换。
3.背诵儿歌,训练语感,培养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拆字,学会分析字的音、形、义。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提高朗读能力。通过熟练朗读成诵。
【教学准备】
课题及栏目等图片、汉字组合体卡片、田字格小纸条。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猜谜语:“嗡嗡嗡,嗡嗡嗡,飞到西来飞到东……”(蜜蜂)出示图片。
(2)小蜜蜂带来了歌曲,我们一起唱吧《幸福拍手歌》
(3)让我们就像小蜜蜂一样,来到盛开着知识鲜花的语文园地中,尽情地采集知识的花粉,酿出知识的甜蜜吧。
2.在黑板上出示课题:语文园地七
二、教学“我的发现”
1.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一起来。
2.出示字的组合体“音克(上下结构)”的放大图片于黑板上,示范拆合过程并相机提示:拆合字的部件不拆散笔画。
3.小组合作,观察并动手拆合“音克(上下结构)”的组合体卡片,发现其中所隐藏的字,组长工整地写在小纸条上,比快,比多。
4.指名小组展示拆合结果,并请学生上台,师生合作演示拆合过程。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平等合作,学生更轻松主动,合作探究更积极。]
5.拆字游戏真有趣,不过老师这里还有更有趣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三、教学“日积月累”
1.“我会接”──词语接龙
(1)以书中词“父亲→亲人→……”进行班级接龙,学生在接龙游戏里感悟接龙的规律性,迅速板书,相机指导方法和规则。
[设计意图:师生共读,在和谐的氛围中,既培养了语感,又领悟了接龙的规则,提高了学习效率。〕
(2)选课本上的词“看见”为龙头,小组合作接龙,在规定时间里,比快、比长。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探究,语文实践活动极大地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唤起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利于知识积累。]
(3)展示:小组各自带读本组接龙词语,师生共同评价。
(4)把刚才接龙的词语写在书本上
(5)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词语“朋友”,你能接下去吗?全班同学随机进行接龙游戏。
(6)同学们真棒!我们一起来唱歌吧!《幸福拍手歌》
2.“读读说 ……此处隐藏19686个字……生再次认真朗读句子,想一想加点字“得”前后两部分在意思上都有怎样的关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明确“得”后面半部分是对前面动作词状态、程度等的补充说明,因而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同时试着补充完成第四句话“妈妈累得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累”的样子、程度等,同时对他们的写话予以梳理(如“妈妈累得说不出话来”“妈妈累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等)。
(4)拓展延伸:完成第五句写话练习“ 得 ”,指名朗读自己写的句子,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得”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注意前半部分一定要有动作词。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中给出的两句话,注意加点词语在句子中都有什么特点。
(1)指名学生回答(一句话中,几个分句子前后词语是一样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这种含有几个分句的句子,前后两句话首、尾词语相同,这样形式的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叫“顶真”。
(2)教师补充出示几则例句:A.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B.橹摇船、船载橹,橹动而船行;线穿针、针引线,线缝而针缀。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顶真修辞的有趣特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两个句子,边读边体会句子的特点。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试着照样子补充第二句后面的省略号,教师注意提醒他们下一句必须以“弯弯的小桥”开头,适时补充出示“弯弯的小桥那弯弯的小船”。同时引导他们明确这是一句歌词,歌曲《弯弯的月亮》。
(5)课件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写结合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初步感知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有趣特点,同时在写话练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了认知内容,提升了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课堂
1.引导学生简单交流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回顾关于读书笔记以及词句段运用两个方面的认知。
2.教师: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确实有不少收获,老师希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真正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并让它真正为我们学习语文服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2.背诵《采莲曲》,读中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学习
1.教师谈话:孩子们.汉字是一门文字艺术,看上去就是简简单单的方块字,但要想把它们写好却并不容易。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横画、竖画的书写规则吗?
2.学生交流(横平竖直),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这里的“横平”并非是我们认为的“水平”,而是在微微上斜的同时保持一种平势。同时引入学习:接下来我们继续掌握关于撇、捺两种笔画在汉字中的书写要领。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回顾旧知法,让学生通过交流已有书写认知进行书写要领内化巩固,同时激发了学生了解更多书写要领的积极性。
二、教学“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书写提示”中的“英、及、柔”等8个生字,引导学生分别找出撇、捺在每个字中的位置,并想想它们的书写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只有将撇、捺两笔写得舒展,字整体才能够舒展和优美。
3.指名四位同学板演生字(每位同学按照顺序分别板演2个生字),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们的书写并予以,教师重点提醒他们看看撇、捺两个笔画的书写是否做到了“舒展”。
4.教师根据学生的适时予以修正、范写,重点提醒他们注意“及”的笔顺是撇、横折折撇、捺.其中最后一笔捺画要舒展,与撇画保持对称之势}“柔”上面半部分的撇画不要写得过长,下面“木”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对称;“雾”下面“务”上半部分中的撇、捺要舒展,下面“力”的撇画则要稍微收敛;“奏”上半部分的横画要紧凑,撇、捺要舒展。
5.学生自主临写8个汉字,教师巡视了解书写情况,重点看看他们有没有注意撇、撩两个笔画的书写舒展到位。同时挑选书写较好的同学的作业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观察发现与教师归纳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妤地掌握了撒、撩笔画的书写要领,进一步提升了汉字书写能力。
三、教学“日积月累”
1.课件播放歌曲《采莲曲》,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谈话引入:这首好听的《采莲曲》就是根据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王昌龄的诗歌《采莲曲》创编而来的。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来读读这首经典的诗歌作品。
2.课件出示诗歌《采莲曲》及其画面,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想一想该如何读好诗歌的朗读停顿。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芙”是第二声,同时.注意指导学生读好朗读停顿(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人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学生齐读诗歌。
4.引导学生再读诗歌,注意借助图画看看诗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自己都从诗歌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
5.学生朗读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
生:这首诗歌描写的应该是夏天的景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从图画上画的荷叶、荷花看出来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芙蓉”指的是“荷花”)。
师:同学们,除了从画面中看到了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外,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想到了有人划着船在荷花、荷叶中游玩、观赏。
师:这画面中并没有人呀?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最后一句“闻歌始觉有人来”中想到的,说明有人在荷花,荷叶间唱歌。
师:你的想象非常准确。那你们猜一猜,这会是什么人呢?他(她)又躲在哪儿呢?
生:我觉得是女孩子,她被荷叶、荷花给挡住了。
师:对!其实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没正面描写她,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却闻歌声等
手法,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边读边想象诗歌的画面美,同时想象诗歌中的声音美。
7.学生尝试背诵诗歌,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古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边读边想象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并想象诗歌的画面、声音,进而自然融人到了诗歌的美好意境中,并体会到了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趣。
四、课堂
美好而又短暂的一节课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孩子们,回家以后,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再次进行汉字书写巩固,同时还能把今天学到的这首《采莲曲》背诵给家长听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