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时间:2024-09-23 12:24:05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在一九零零年,新世纪第一年的第一个月,他被人遗弃在邮轮弗吉尼亚号的钢琴上,后来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起名叫Danny Boodman T.D.Lemon Nineteen Hundred(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在意外中死亡。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能够通过观察人的神态来弹凑出相应的音乐。在他战胜自认自己的才华无人能及的爵士乐始祖的Jelly Roll Morton后,名声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为他录制唱片,并保证他会名利双收,但他的内心依然平静,以不允许别人把他的音乐从他身边带走为理由拒绝了。1900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离开过这艘船,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到了最后,好朋友Max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与弗吉尼亚号殉船于海底。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 时,我并不赞赏他。我对他的评价就是,不敢面对现实,固执地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整部电影最让人深思的就是结尾时1900与Max的对话。1900所说的似乎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一个真谛。1900不敢下船,是因为他看不到城市的尽头。与其说看不到城市的尽头,不如说是看不到人欲望的尽头。在城市里,有太多的选择、诱惑,让人无所适从,使他对未来产生了恐惧。

1900才华横溢,却谈薄名利,甘于船上的平凡生活。生于船,长于船,最后与船殉于海底。他有陶渊明的品格,屈原的气节。1900是一个没有被世俗污染的人,他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这艘船就是他的世外桃源。 对于他的死,我们感到惋惜。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1900最后的结局殉船于海底是必然的。面对着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不变则亡!这艘船造就了他清高傲慢、寡默任放、独立率真的性格。性格就是人的宿命。因为他适应了船上的生活,他已经不能或是不愿意改变了。对于连绵绵不断的城市,对于自己的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了。要他回到陆地重新生活,他是无所适从的。

在现实中,我们没有世外桃源,只有赤裸裸的社会。社会是什么?它是竞技场,是天堂也是地狱。 在当今社会上,与其说人们在追名逐利,不如说是为了生存。一个生存的欲望,可以催生出好多东西,可以给我们无穷的动力。 亦可以使我们迷失自我。欲望是把双刃剑。但给欲望一把尺度,它就会变成追求。人生有所追求,生活才精彩,才有意义。我们总不能生活在自己幻想的虚以世界里。要适应这个社会,但不要随波逐流:要改变自己,但保留一颗醒悟的心。

1900为音乐而生。没有尽头的`城市,是上帝的钢琴,你无法操纵它。海之琴,才是你的生命,你可以用88个有限的琴键,敲出无限的音乐。只有在海上你才有灵感创作出天籁之音。他没有下船,只是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跟着自己那纯粹的心而走,为自己而活。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样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可以没有信仰,但必须要有信念。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选择生与死的方式,要怎样生活就要看你如何选择!

附:1900结尾所说的对白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

拿钢琴来说。

键盘有始亦有终。

你确切地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

它们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

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付。

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

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

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

那是上帝的键盘啊!

你看到那数不清的街道吗?

如何只选择其中一条去走?

一个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属于自己的屋子,一种生与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一想到这个,难道不会害怕、会崩溃吗?

我在这艘船上出生。

世事千变万化,然这艘船每次只载20xx人。

这里有着希望,但仅在船头和船尾之间。

你可以在有限的钢琴上奏出你的欢欣快乐。

我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陆地?

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

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

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

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么?

两条右臂能弹出什么音乐? 希望天堂有钢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他有个好长的名字叫丹尼·伯特曼·T·D·雷蒙·1900。

他有种超强的天赋是对音乐的随心而动信手拈来。

他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仍然不能迈下舷梯。

他遇见了一个一生相伴的朋友,还是没有选着离开。

他是钢琴曲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

他是旅途中漂泊的天使,灵动的琴曲响雷般的震撼心房。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我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这也是一个没有女主角的电影,影片就是随着max的旁白开始,max也成了他主动与社会相关联的唯一纽带,而与max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与音乐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托,也正是由于这个老友的存在,我才会觉得1900这孤独的一生有了些许的的温暖。

当max抱着留声机,播放着柔情似水的无名乐曲在即将炸毁的维珍尼亚号上寻找1900时,随着影片的剪辑,max与柔情的音乐出现在了船上的一些旧地,这时与其说他的行为是寻找,倒不如说是缅怀,缅怀与1900一起走过的日子,缅怀对过去光影的留念。

“你为什么晕船浪?”这是两人多年后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话,这也是他们友情最开始的记忆。max最终没有劝阻19 ……此处隐藏22225个字……上去没有尽头那么简单,而是陆地上的是他无法期待的东西。有多少人想过,1900在那艘船上演奏了多少年的钢琴,有多少人听到过,然而,在船将要炸毁的时候,却只有Max想到了他。

那么,那一日日在大厅里演奏的神乎其技,和那些被感染的人们都是假的吗?为何他们在下船之后,却再没有人去提起了?真的`是天才吗?还是只是在那艘船上是,下了船就什么都不是了?赢了那个人又怎么样?是那个人继续在陆地上风生水起,而他依然在船上,当船将要被炸毁的时候却只有一个Max想起他。如果陆地上的世界真的在乎他,在乎他的钢琴曲,结局为何会是这样?能够去相信他们所描绘的下船之后的未来吗?

如果我是1900,我也会对陆地上的人们没有啥幻想,也不会有啥期待,那是一个无尽的地方,那也是一个没人真心在乎你的地方,那害怕,何止是因为陌生呢?

然而,我却是就快要下船了,走下我的船。

这船从出生开始我就在上面,我们叫它学校。从几十年前开始,中国的每个孩子都会出生在那船上,在那船上生活,有的下船早些,有的下船晚些。这船上是一个世界,船下是另一个世界。在这船上一切很简单,食堂,教室,图书馆,考试,有令人烦躁的东西,也有令人愉快的东西,却都是我们所日复一日所经历所熟悉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船,不一样的只是,我们并不都是1900,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不是每个人都被陆地上的来客说如果下了船就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船上的我们更悲哀,这船不会沉,但是我们必须在某个时候下船,走上社会这块陆地,说真的,虽然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个社会,然而,船下的,却真的是我们所不了解的,很多也是我们所害怕的。

多在这船上待一会儿,还是早些到陆地上走走,去熟悉一下?这是一个问题。

钢琴上有88个键,大厅是那个熟悉的大厅。考试科目就那么几个,内容也是我们熟悉的内容。陆地上的街道没有尽头,社会上的浑水没有尽头。陆地上的生活又究竟会是怎样?谁能说,哪里真的能够接纳我们?

在船上演奏了那么多年之后,在慰藉了一个又一个船客之后,当船就要被炸毁了,却只有Max在乎1900的生死,其他人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存在。

也是在读了这么多年书之后,考了一场场试之后,当要走向社会,也只有自己的家人在乎自己的未来,对于其他人,我们是不可见的,也像是不存在的。我们只是一些报告上的凑成某个数字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这是多么相似的场景,也是多么让人失落的场景。那么多年,我们究竟都干了什么,在这条船上生活那么久,意义何在?能想些什么?是如果出生在另一艘船上又会是怎样吗?但是那有什么意义呢?现实只有一个。

我不是1900,我只是一个出生于1990年的中国的人,甚至没有啥天赋,或许我有我的一个小世界,但是陆地上的人完全不在乎。

而现在,我正准备着走下这条船,虽然不了解船下的世界,虽然看不清未来。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很少有时间沉浸在电影中,更没有写过影评,也不知道写影评有那些要素,重新学习只怕来不及了,还是随心所欲凑一篇观后感,权作交差。

纳兰向我推荐的《海上钢琴师》,如果单从影名来看,我是绝对不会对他感兴趣的,我根本听不懂音乐的内涵,也没有共鸣的天赋,更不会有那种高山流水遇知音可能。但我想,能让一个年轻的文学爱好者毫不吝啬地说好,极力介绍给大家,肯定有他的独到之处。昨天我花了四个小时连看了两遍,感慨颇多,但是要把他表述出来,真的怕词不达意。

还是老调重弹,从故事说起吧。男主角1900(人名)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

看完电影,自然会产生很多的疑惑。为什么如此天才会被遗弃在头等舱?为什么一个漂泊惯了的人会害怕面对陆地上的错综复杂?为什么爱的萌芽都吸引不了他下陆地一次?为什么他所依附生存的那条船成了废船都不愿离去?为什么当死神来到时他还能如此从容?

我想,遗弃他的人一定不会是个穷人,但她一定是个胆小不敢承担责任的人,所以1900遗传了她的这个性格缺憾。一片大海, 一艘巨大的邮轮 ,一架钢琴 ,一个人的人生 ,禁锢的世界 。虽然船外是狂风咆吼,波涛翻腾,雨雪更替,但对于他来说是习以为常了,所以他害怕陆地的原因并不是这些自然现象。他对陆地的害怕起源应该是来船上的形形式式的人,每一次能承载二千个人,每一次又是不同的人,他的'音乐灵感都来自于对这些不同人的释译,可见他的观察力和表现力非常强。他当然能明白这船里的一切只是一个小小的世界,这里他都要极尽其能来唯护自已的尊严,那场爵士乐的比赛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对未来感到恐惧,迷茫,未知,陆地太大,他害怕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单纯美好的少女让他的音乐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也让他对陆地产生了无限的遐思,也许陆地上的一切并不是象他想象的那样恐怖和恶促。他也挣扎过,努力过,但爱带来的是无穷的痛苦和颓废,终于他选择了对音乐的执着,他需要的是一种纯粹的音乐,不为名利,不受控制的自由之音。当一个人有了牵绊,有了责任,有了世俗中的种种繁杂,无序,纷乱,也许他的音乐灵感就会结束了,他是为音乐而生的,音乐就是他的生命,他突然就想通了,于是重新快乐起来了。可是生活总是不能事事由自已作主,那条他赖以生存的船也结束了它的使命,按常规,他可以换一条船,继续他的音乐之旅。这个时候我不得不说他缺乏挑战生活的勇气,一个跳板几个台阶的距离,他都跨不过去。但事实上,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我们自已不是也这样吗?习惯了某种生活,形成了某种圈子,虽然渴望看另一种世界,但就是不敢越雷池半步。就象马哥经常说的: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呵呵,那只是一种自我解嘲而已。就1900而言,他虽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是他绝对有权力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也许有人会说他懦弱,但是我认为不是,1900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在船上没有世俗的打扰,没有名利的侵蚀,他所演奏出来的音乐,打动了每一个听到它的人。当1900与维珍尼亚号一同葬身海底,他传奇的人生便在人们的心头划上了一个永恒的烙印。一艘船,一个弃婴,一架钢琴,命运之手将他们永远的联结在一起,即使是死亡也无法将他们拆开。我想,这结局,又说明他是勇敢者。在船上出生, 在船上死亡 。这艘船 ,就是1900生命的载体, 船毁人亡, 轮回之所。忽然想起林黛玉的两句绝命诗:质本洁来还洁去,休将白骨埋污淖。

一个人能从容地面对死亡,一个人能对他衷爱的事不离不弃,一个人能选择自已要的生活,一个人能留下一段让人回味的故事,我想,他就不算枉来这世上一走。希望1900在天堂依旧能有一架他能操纵自如的钢琴,演驿他与众不同的天堂人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