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经》读后感1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蒹葭中水雾朦胧,氤氲开来,秋风瑟瑟,时时刻刻牵动着我的心弦。那美好的伊人,究竟在哪里?该走向何处去追随她呢?
望着水面伊人若有若无的影子,只能“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就像是心中苦苦追寻的理想,难以捉摸,空灵飘渺于远方水面。那在水一方的伊人,还有那执着坚守的梦,什么时候能够清清楚楚地看见伊人,触手可得地抓住梦想呢?可正是因为伊人扑朔迷离若隐若现的美,和那梦的余情不散与魂牵梦绕,才有了时刻奔赴梦想的坚守和初心啊。但伊人飘渺虚幻,梦想遥不可及,苦苦追求的主人公,可知梦难以逆向,路反转吗?想到这,又是多么无可奈何与惆怅叹息。
眺望远方水面的主人公,在得到与迷失中一定内心苦苦挣扎,犹豫不决过。到底伊人能否追寻到呢?梦中的世间是否能走进呢?最终如果还是求而不得是否会后悔不已呢?这个追梦过程中,正因为尽头的未知与对结果的幻想,才愿意去追寻即便得不得结果的结果吧。毕竟伊人正如世间美好,永远驱动着我们逐梦的脚步。一切答案尽在作者的不语和追寻的脚步中。
人生不如意事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我想,这个过程中,大多是内心的挣扎纠结和苦闷抑郁无法排解和真正诉说出心中的追求吧。尽管结果不尽人意,但不枉曾经也是努力追求的少年啊!至少曾经努力过,认真过。
想想年过半百、满目疮痍的主人公年老之时,回想起当年的山高水长,或许更加懂得追求的意义,也感想当年的努力追梦的自己。那些年轻时的挫折不如意,也能够以“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任凭潮落潮起”地心态风轻云淡地讲述出来吧。也正是坚守梦想、执着寻求伊人的经历,才能给主人公不怕艰难险阻的勇气和无穷多的精神力量吧。
伊人因美好而不会是触手可得的,它在水一方静候我们能去找到她,拥抱她啊。梦想也不会从天而落的,它尽管可能遥不可及,但值得我们拼尽全力追逐实现它。愿我们都能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诗经》读后感2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诗经读后感。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汉广》古有诗家解“汉广游女”为汉水女神,将《汉广》附会为人神恋,居然从者还不少,可见人的心思里都有浪漫的一面。然而也可以看出大家的共同认知是--这男的没什么希望了!都由人人恋上升到人神恋的程度了,仙凡相隔,这男的算是彻底没戏。 《汉广》可能是最古老的单相思诗了。在当时,这男子的一往情深没有打动他的意中人,却在千年后打动了无数人心,让人感于他的痴情而记得他,又或者,人们真正为之内心动容的不只是他痴情,而是每个人都曾有过“求不得苦”。人生的得失呵,原本就这样难以预料。何况有时候两情相悦也不一定就万事大吉。
我由汉水女神很自然想到洛水女神,想起李商隐的那句诗:“宓妃留枕魏王才”,吟的是甄宓和曹植之间那段隐隐绰绰的情事。甄宓死后,曹植入觐,也不知道出于对弟弟愧疚的心态,还是想更狠的刺激他一下,叫他彻底崩溃,反正曹丕把宓妃留下的金缕玉带枕赐给了曹植。曹植抱着那个枕痛不欲生,神魂恍惚的来到洛水边,看见已死的甄宓化做女神来相会。醒来后也分不清是梦是真,只那相会的情景倒还历历在目。一代才子感慨万千,遂挥笔写下流传千古的《洛神赋》。其实它还有个更私人的名字叫《感甄赋》,甄宓的儿子魏明帝长大后觉得小叔叔这样明目张胆地写对自己老妈的感情很是不妥,就将名字改为《洛神赋》。可知无论是王孙贵胄还是平民百姓,人生不如意事总是游很多。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古语有云: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有时留点遗憾也不见得是坏事。
人总有未完成的梦,心里记挂着,下辈子才有奔头。
《诗经》读后感3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是中国文学的正宗,读诗和写诗是历代许多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先秦至五代的漫长历史时期里,中国的诗歌创作一直没有间断,涌现了为数众多的杰出的作家和光辉灿烂的优秀作品,不少诗人及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传统诗歌,博大精深,雄健典丽,宛如一部色彩斑斓的画卷,以不惊风雨泣鬼神的宏伟乐章。在漫长的历程中,涌现出许多大诗人,他是耸立于东方的一个又一个诗歌的泰山。放眼世界文坛,中国的传统诗歌是独特的,是无与伦比的。
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
读经时,讲求语速、语调:要求语速不急不徐,语调抑扬顿挫。现在一般人一切都讲求快速,有的人听到读经读得这么慢,就提不起精神,其实读经就是让我们的心能静下来。一个人能定得下来,才有能力思考,面对问题,才不至于慌张、忙乱。心定功夫的培养,就是由平素来训练的。训练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读经。读经既简便易行又不用花钱,每一个家长在家里就可以辅导孩子培养这种心定的功夫,也就是现代常说的训练沉稳、从容的心理素质。
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安定的维系都有赖于这些圣贤遗留下来的智能和经验。我们开展诵读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诗经》读后感4此诗以比兴的手法充分写出了女子结婚以及婚后对她们美满家庭生活的愿望。桃之夭夭同逃之夭夭的读音一样,但它们的意思却有着天壤之别,这也就产生了我对《桃夭》这首诗一点兴趣,其次对于当今时代出现重重离婚现象,更加吸引我的注意了。
第一段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把年轻女子比喻成桃花,桃花的绚丽多彩体现女子对于这次婚姻很是满意,笑开了花。把美丽的女子比喻成桃花更加形象地地将女子的美丽给展现在读者的脑海里。女子为何会对此次婚姻很满意?是因为女子愿意加到这家去,说明女子的梦中情人在这儿。从这一段我想到这应该是在向往自由婚姻的吧。在古代没有什么自由婚姻的概念,通常都是 ……此处隐藏6248个字……阳光明媚的假期,带着吉他和这本《诗经》,在公园的一处坐定,翻开了《诗经》的第一页。
第一首看到的诗是《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我至今仍深深怀念读到这句话的感动,因当时也在深深思念一位远方的朋友。“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也从中第一次认识到《诗经》不止是美好的欢乐与爱情,也有古人无可奈何的忧伤与思念。而这灵动的节奏,也让这悲伤添一股诗意,余音袅袅,久之不去。
先前看《中国诗词大会》,对《七月》也还有巨大的兴趣。这首诗,也彻底坚定了《诗经》在我心中的地位,更让我对美有一种直观的体验。我爱的,不只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天然趣味。还有“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这何等美好的春日图画!更有“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的豪迈与壮阔等等。这首诗既满足了我的审美要求,也有壮志豪情,天然趣味,至今仍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高三的一次假期,再次翻阅《诗经》,翻到《桑中》这首诗。“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不断重复的一句,显现着浪漫主义的无穷妙处。尤其是注释中的拓展,提到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与之类似,更觉醍醐灌顶,心情极为畅快感动。甚至将此句写在课桌上,烦躁时一读,便觉身心轻盈,烦恼尽散。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令我感动的诗篇。我曾为之陶醉,深夜尝试软笔摘录;也因此深觉文字之美,翻看新华字典来学习繁体字。即便可能忘记如何背诵,但细细品读每一篇,每一句的感动,震撼,享受,都将是永恒的精神财富,在未来漫长人生中,不断滋润我,走好人生的道路。
《诗经》读后感13寒假里,妈妈说,推荐我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感受古代的真实生活,身临其境。我兴致勃勃地接过来,《诗经》?带着疑问,我踏着春秋之风,走进《诗经》的田野,感受到了别样的乐趣。
《诗经》是由孔丘等整理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粹。诞生于先秦时期,收录了自西周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计有305篇之多,以抒情为主,有《风》、《雅》、《颂》三部分。
读《诗经》,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走进了那个时期人们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本书有描写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如《国风·唐风》中,“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有表达对亲人、家乡的深深思念,如《国风·魏风》中,“陡彼岵兮,瞻望父兮。”有借古讽今的,如《雅·小雅》中,“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有表达对爱情的美好祝愿,如《国风·邶风》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妈妈告诉我,她曾听人说,阅读《诗经》的最高境界,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古代那种朴实而真切的意境美:春日之燕燕于飞,夏日之习习谷风,秋日之蒹葭(坚加)苍苍,冬日之杲(搞)杲出日;可以感受到十五国风轻漫过身边,可以倾听到先秦诗人的感叹之声拂过耳边。
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为中华五千年文化而自豪,《诗经》正是这灿烂文化中的瑰宝。我还没有那样高的意境,可是,我对《诗经》却真的迷上了。每当翻开它的时候,总会被它古朴的辞章、丰富的想象、奔放的情感所深深吸引。
当我们身处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偶尔也可以回过头去,穿越历史长河,感受西周春秋年代的岁月往事,一起去领略圣贤的千年智慧——《诗经》的无穷魅力。
《诗经》读后感14《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古人称之为“诗三百”,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年间的诗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作国风,是各地的民歌,内容涉及婚恋,农事,战争等方面,有很强的抒情色彩。《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颂》是产生较早的古乐,语言和形式上都显得雍容典雅。
《诗经》在中国文化史和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他是五经之一,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另一方面他又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发端,在追求审美、抒情方式、句式特点等方面为中国的诗歌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源头。
《诗经》带给人一种古韵之美,她仿佛穿越了几千年来到我们身边。《诗经》美在质朴的语言,美在对人世间美好情感的诠释。她没有太多的华丽词藻,没有庸俗之气,吸引我们去领略那古朴而又优美的辞章,去感受那真挚而又深沉的美好。
《诗经》美在对生活的无比热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无论谁读过之后,眼前便不由自主地浮现一个像桃花一样鲜艳的女子形象。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人,多么美好的祝词啊。人只有对生活满怀神情与热爱,才能在纷繁的世间为自己、为别人带来一份宁静祥和的温馨。
《诗经》美在爱的幸福与美满。“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情意绵绵的佳句,体现了爱人之间一起白头偕老的心愿,表达的是对幸福与美满的无比向往。和爱着自己的人共度一生,是一件多么幸福美满的事啊!
《诗经》宛如一个端庄优雅的绝代佳人,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向我们款款走来,每一句哀叹,每一次反复,都是至情的流溢,都是衷肠的表露,没有丝毫的委托虚假,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诗经》读后感1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河边的芦苇青苍苍,洁白的露水凝成霜。所说的这个意中人,就在河水的那一边。逆着水追赶她,道路艰险又长;顺着水追随她,她像在水中央……这声音,不就是那深遂悠远的歌声吗?那源自《诗经》中优美动听的旋律。
《诗经》源于民间,源于那些朴实的劳动者,倾听他们的劳动,倾听他们的爱情,那些纯洁美丽的故事在《诗经》中浅浅地唱着。“采采苤苡,薄言掇之。采采苤苡,薄言捋之。”那些劳动妇女们,在采摘苤苡时的喜悦与笑声汇成了一首歌,聆听它时,我感受到她们在劳动中得到的无限快乐。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得关,载笑载言。”那是天真的女子,对“氓”的痴迷。“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子沉迷于男子不可脱身。聆听这道《氓》,感受到的是女子被氓被叛的深深无奈之情,而坚强的女子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吟唱这支悲泣之歌。聆听之中她的凄婉坚贞感动着我。
而这仅仅只是《诗经》中的一小部分,诗经更以其“雅”、“颂”另外两部分向后人讲诉了贵族祭祀、祈祷丰年、歌颂祖德,更有帝王贵族之颂歌。倾听《诗经》,令我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最朴实、纯洁的情感;倾听《诗经》,我从中学会了“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报恩之心。它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欲俗气的情感文学圣典。作为民族青春时代的自由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它昭示后人主体精神自由的美好与它存在的意义。
在学习诗歌中,我学习《诗经》,在学习《诗经》中我聆听到那悠远的声音。那源于人类原始的音乐,那犹如蓝天般澄净的诗歌,那摆脱了世俗尘杂的洁净的世界。它是文字的圣典,是文学的瑰宝!
悠悠《诗经》,荡涤着我的身心,聆听于其中,仿若身处世外桃源来到一个音乐的殿堂